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综合休闲胜地建有机农场 新企业要当农业模范生

    信息发布者:王文胜
    2018-07-07 07:05:11   转载

    综合休闲胜地建有机农场 新企业要当农业模范生 全球人口膨胀及可耕地减少对国际社会的冲击带动了农业投资的商机,食品安全、人类养生与环保思潮催生的有机食品需求,则进一步凸显了有机农业的大有可为。
      目前在上海与昆山、苏州、扬州和南京等地投资综合休闲产业的新加坡国际元立集团计划在综合休闲产业中开拓有机农业生产,集团在上海崇明岛上经营的泰生农业,率先推展以古农耕法运作,在不污染土地、维持土地永续利用的农场里生产安全的食物。
      新加坡农粮局前局长,目前担任元立集团副总裁并负责农业领域的严崇滔(图)接受本报访问时说:“从新加坡的角度看,这是个模范农场,一旦能成功运作,元立集团就要在中国其他地方复制。”

    综合休闲胜地建有机农场 新企业要当农业模范生
    陈迎竹 (2011-01-16)
      农业问题在全世界越来越受重视,食品安全在中国更是备受瞩目的课题。中国农林渔牧领域开始受到国际风险投资基金的关注,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有38起投资案例,投资金额超过13亿美元;2009年的这一数据仅2亿美元。
      关注农业的投资界人士越来越相信,农业也能赚大钱。他们着眼的正是人口膨胀、土地减少,以及养生与环保思潮下所催生的有机健康食品需求将在全世界风行。
      不过有别于风投机构,实际对农业的投资牵涉到非常繁琐的过程,也有风险,回报需要耐心,尤其是有机农业。
      中国农业近年兴起一股小小的有机潮,还不普遍。然而一家来自新加坡的企业决心开拓有机农业,包括影响深远的新兴实验,着眼点远远不仅投资报酬,更兼具战略思维。
      新加坡国际元立集团在中国投资农业多年,目前在崇明岛拥有500亩农地,近来开始回收放租的农场,准备开展新农业的实验。
      负责农业的元立集团副总裁严崇滔指出,新加坡曾发生无法取得某些粮食供应的危机,元立集团所做的是要建立完整的供应链,利用现代科技与商业模式,将古老农耕方法普及化和规模化。
      严崇滔在2005年从新加坡农粮局局长职位退休,在农粮局工作近40年。他对本报说:“我们希望在这里制造足够的供应,除了满足元立集团休闲产业的需求,平常供应少量回新加坡作为农产商品,危机时则可以迅速提供更多给新加坡。”
      元立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陈逢坤出身新加坡务农家族,台湾大学畜牧系毕业使他有别于早期的新加坡农民,对畜牧和农业有更系统性的理解能力。
      虽然家族在新加坡早已不养猪,而改经营百美超市等行业,但他在中国投资十几年来,始终在业务中维持农业这一块。
      集团目前在上海与昆山、苏州、扬州和南京等地都拥有太阳岛品牌的综合休闲胜地,其中包括度假屋、养生馆、高尔夫、酒店会议设施等等。今年集团大举投入低碳产业,陈逢坤表示,今后在综合休闲产业中,每个地方预计都有1000亩地从事农业生产。
      以古农耕法开拓有机农场
      陈逢坤借助农业专家所要引进并大力发展的农业技术,其实是“古已有之”,但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后,由于增产效率显著,这一天然方式迅速消失。
      农业使用化肥、杀虫剂、抗生素几乎已经成为世界的标准作业,不过分量一般受到规范。
      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兴起有机农业潮,年增长率相当高,但销售量还是有限。中国有机农业在80年代中期开始,90年代才正规化,但规模小,进展缓慢,且大多供出口。
      崇明岛上的农场正在进行的泰生农业(Biodynamic Farming)是更上层也更复杂的有机农业,符合天然的农耕方式,更能维持土地的永续利用。
      “泰生农业”是元立集团农业访问学者林宗贤创造的名词,寓意《易经》中泰卦天地互动、创造生机、孕育生命、欣欣向荣的涵义。
      他说:“这种农耕方式的精神,是遵循宇宙规律,利用物物相生、相尅的自然原理,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下,使农场成为独立的生命体。”
      林宗贤是台湾大学园艺系教授。他说,根据欧美的经验,创造这样的环境要两三年,才能达到生态平衡,继而永续存在。
      为顺利推动,元立集团特别邀请“世界人智学会”(Anthroposophical Society)亚洲代表及泰生农业顾问汉斯穆德(Hans Mulder)协助指导。
      1920年代始于德国的这一模式把农业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能够自给自足,没有浪费,也不污染土地,更能够生产安全的食物。今天,这种方式在菲律宾、欧美和澳洲相当普遍,但都局限于小规模生产。中国少数农场也有这一生产方式,但缺乏商业模式的支撑。
      严崇滔说:“现代农业生产中,人类其实是在摧毁土地。从新加坡的角度看,这是个模范农场,一旦能成功运作,元立集团就要在中国其他地方复制。这项计划从小规模开始,但实际可行,是对我很有吸引力的模式。”
                     微信图片_20180708121832.jpg                                             泰生农耕方式允许同一块地种植不同作物,以创造平衡的生态环境.

      崇明岛的500亩农场是上海市政府核定的一级种猪场,目前养猪和种菜约各占一半面积。元立集团未来的综合休闲产业中,泰生农业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农场现有约1000头母猪、各类猪只将逐步增加到12000头。近年来年产值都在1000多万元人民币。农场设计的年生产能力是2万头猪。
      利用猪排泄物做有机肥料
      农场在今年10月开始进行生态循环工程,利用猪排泄物做有机肥料。从猪排泄物的处理、利用肥料灌溉有机蔬菜和农产品、生产、转化,达到生态循环,尽量作到生物多样性和自给自足。
      分管集团属下中新农业公司的总经理张颂三说:“未来太阳岛采购的原材料都会是由中新公司提供。肉、菜、水稻、鸡、蟹等等,自给自足。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确保一个有机、健康、营养、新鲜的产品链供应。”
      农场在一开始就有处理猪排泄物的生化塘,可以分级处理,杜绝污染,但没有充分利用,还是不完整的循环。
      猪排泄物如果能有效利用,是非常好的原料,无论干粪或湿粪还是尿。
      元立集团邀曾任职联合国的戴保罗(E. Paul Taiganides)教授,利用最新科技提高猪粪尿转化成资源的效率。做好排泄物处理系统,甚至可以生产生物气体制成燃料,用以发电,提供冬天所需的热能。
      目前农场正在进行的工作包括种苜蓿、小麦做绿肥养土地;土地在过去出租给农民耕种的时候受到化肥污染,估计要两三年才能过渡到有机肥的环境。另外,也改造猪舍以便更有效收集和利用排泄物。张颂三说,这部分能够做好的话,价值很高,除了节省大量购买肥料的成本,有机产品的经济价值也将很可观。
      在整个生态环节中,还包括养蚯蚓。
      园林部经理汤勤指出,猪粪是蚯蚓最好的饲料,而蚯蚓粪则是有机农业很好的肥料,“蚯蚓是农家的好伙伴,蚯蚓粪种菜特别肥沃,种西瓜特别甜。”
      蚯蚓养殖扩大之后,集团未来也可能往生物制药方面发展。
      农场未来可能养奶牛
      在整个过程中,必须种植不同蔬菜以养出不同害虫,达到相生相尅的作用,但品种的选择会影响到平衡,不仅充满实验性,也是最大的挑战。此外,家禽、鱼、蟹、水稻等等,都将构成系统的一部分。
      林宗贤表示,除了猪,农场未来也希望养奶牛。
      “牛有四个胃,出来的牛粪比猪粪更好。此外,牛吃的草来自自己的田,猪吃的玉米却有很多是进口的。”
      但他更强调泰生农业的精神:“欧美国家的人养牛,牛场就和住家或者办公室在一起,人畜朝夕相处,主人不觉得臭,甚至可以叫出每一头牛的名字。这是培养农场工作者与农作物和牲畜的灵性关系。”
      他相信这样产生的农产品最天然健康,更符合人体所需。“科学、哲学和信仰层次有时很难说清楚。”
      严崇滔支持这样的观念。他说:“泰生农业衍生自大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无论播种或其他过程都根据天然时节。就像气功和中医,有悠久的传统。我们尝试用更新的技术,做得更有效率,无论是农害控制、疾病控制、排泄物处理等,通过科技的帮助和完整商业链的建立,我们可以大规模推展。”
      一整排的欧式别墅度假屋正在翻新,国际化的养生讲座在高级酒店会议中心热烈举行,辽阔的高球场边是精致装潢的养生会馆,球场外的市区则是扩展中的国际学校。
      陈逢坤相信,用这些产业来支持伴随他半生的农业,一定做得成功。而这个成功具有两个极大意义:一是满足中国低碳产业投资的需要,二是帮助新加坡建立农业战略的一环。
                         微信图片_20180708121800.jpg                            元立集团辖下农场里的每一头猪从出生开始就有“身份证”,详细记录追踪成长和健康情况。(陈迎竹摄)  

      “这是最具有价值的模式,也将是我多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创新模式。”他略显激动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蓝图。
      陈逢坤:让每一代都成为第一代人
      陈逢坤在90年代初进军中国,买下黄浦江上游一个小岛,从此建立他的太阳岛品牌度假事业。为了环保养猪,他从一开始就自建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做到零排放,又将高球场锄下的草送去农场做堆肥,身体力行实践环保。
      身为新加坡著名的“百人大家族”陈家庄的大家长,陈逢坤认为自己在中国的发展是秉承祖先下南洋的奋斗精神。对于家族的下一代,他坚信这种精神必须通过教育加以延续。
      “让每一代都成为第一代人,才能有危机意识,然后寻找解决方案。”他相信惟有这样,家族企业才可以屹立不摇。
      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和家族领导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身教,以身作则,训练员工和孩子。“人才都是培养出来的,只要谦虚,很多东西学了就会。作为领导者,技术只占5%,其他都是身体力行下的管理。”
      每年提供20份奖学金供新加坡学生到太阳岛实习
      常年旅居中国,他念念不忘为新加坡培养人才,他向本报宣布,今后每年提供奖学金给20个新加坡中学、高中学生,到太阳岛实习,目的是让年轻一代看到新加坡人所继续保持的第一代人的精神。
      “新加坡人过去有很多很好的品质、成功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可以打造新的品牌,做到永续发展。现在逐渐失落了。”
      他坚信企业家也须是思想家,要不断思考人类、人性和国家的事,在生存、生活到生命三个层面中总结经验,才能做出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
    《联合早报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